首页 门户 迪拜聚焦 查看内容

戴庆成:香港传媒寒冬期未过

2023-12-5 10:43| 发布者: 皓考克| 查看: 120 |原作者: 迪拜网

摘要: “你看了《新闻女王》吗?”香港无线电视台(TVB)近日正在播映的台庆重头剧《新闻女王》,由于题材新颖,剧情节奏明快,开播后随即掀起追看热潮,也吸引了不少传媒工作者捧场观看,至今已连续两周位列收视榜首。但 ...
“你看了《新闻女王》吗?”香港无线电视台(TVB)近日正在播映的台庆重头剧《新闻女王》,由于题材新颖,剧情节奏明快,开播后随即掀起追看热潮,也吸引了不少传媒工作者捧场观看,至今已连续两周位列收视榜首。
但《新闻女王》大受欢迎,并未能挽救TVB的颓势。无线作为香港最有影响力的电视台,近年却经常亏损,上个月底更宣布重组电视广播和电子商贸两大业务,包括将免费电视频道减少一个至四个,以及把旗下两个网络购物平台合并为一。这两个动作共裁减约300名员工。
根据TVB的估算,调整电视频道可以在明年为公司额外节省1亿港元(1710万新元),重组电子商贸业务则有望节省最多6000万港元的开支。TVB这次大刀阔斧节流,显然是要扭转近年业务不断“烧钱”的形势。

  
 
据香港《明报》报道,除了TVB重组业务和裁员,另一家电视台——HOY TV也有意缩减体育节目开支。HOY TV多年来把体育节目外判给坊间一家公司制作,据悉合约在今年年底约满后将不再续约,并重整节目人手。
令人担忧的是,香港媒体行业经营困难,并非电视台独有的难题。例如香港《经济日报》集团上个月底就公布,截至今年9月底,集团中期亏损2026.5万港元。面临同样情况的还有《明报》。截至9月底,该报的母公司世界华文媒体集团季度录得218.6万美元(292.4万新元)的亏损。
事实上,香港传统媒体行业在过去10多年已经多次出现寒冬,多家报纸宣告停办。从近来的数据看,香港传媒的寒冬期仍未过去。传统媒体行业面临来自社交媒体的巨大挑战,似乎超出了外人的想像。
回顾香港传媒行业的发展史,其中一个黄金时期是在上世纪90年代。1995年《苹果日报》横空面世,打破香港传统办报作风,迫使其他报纸纷纷采取不同的策略应战。一时间,香港报纸行业百花齐放,发展快速。
香港媒体业的另一个高峰期是在千禧年。2002年《都市日报》创刊,成为香港首份免费报纸。《头条日报》《am730》等在2005年先后加入战团,掀起免费报纸热潮。当年单是免费报的发行总量已达110万份,与付费报纸的总发行量相若。
但这股热潮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。自2012年起,香港的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越来越多读者舍弃传统媒体,转向几家受瞩目的网络媒体,导致传统报章经营开始日趋艰难,收入不断下滑。
如果说以前香港传媒之所以蓬勃发展,是因为读者对资讯的需求庞大,那么近10年香港媒体面临的困境,却是因为在资讯泛滥的时代,读者对媒体提供资讯的需求已大减。而且,随着智能手机日渐普及,读者阅读习惯已改变,越来越少读者阅读实体报章,多改用手机吸收资讯。与此同时,许多企业也减少报章的广告投入,改投到社交媒体如脸书。在读者和广告收入都减少的双重夹击下,传统印刷媒体自然越来越难生存。
平心而论,香港传统媒体就此也尝试过转型应对。大部分媒体近些年都开始纸网结合,积极发展网络新闻,甚至连《信报》这类严肃的财经报纸也投入不少资源在新媒体,但并非所有转型都能成功。这些媒体的内容需要独特和深入,才能吸引读者,而更关键的是它们在网上的经营甚少有收入,就算有,广告收入也往往需要与网络平台分成。这是香港印刷媒体转战网络平台难解的一大困局。
至于网络媒体,近年也同样经营紧绌,大部分只能依靠网上捐款的形式经营,至今仍未能成功开拓盈利的运作模式。
总而言之,最近10年香港传统媒体持续萎缩,究其原因,既有香港内部经济欠佳的因素,也有互联网资讯泛滥的冲击,以致读者人数不断下跌。另一个深层次原因,则和香港政局变化有关。
香港1997年回归后,社会运动迭起,为传媒界提供了大量新闻素材。在香港这座只有700万人口的城市,罕有地拥有数十份日报,而且种类多,既有大众报纸,也有严肃报纸、经济报纸和亲中报纸。各报的风格不一、立场迥异,各有不同的读者群。但2020年《香港国安法》实施后,多家新闻媒体宣布停刊,再加上近年香港社会趋向平稳,没什么吸引读者的新闻,读者人数自然不断下跌,广告商也跟着减少投放在报章的资源。
随着传媒行业逐渐衰落,未来恐怕还有一些香港报纸会结业。然而,香港毕竟是亚太区的传媒资讯枢纽,这也是促成香港多年来经济繁荣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。如何让传媒行业重振昔日的辉煌,是社会各界需要思考的问题。


路过

雷人

握手

鲜花

鸡蛋
| 收藏

Powered by 2021